7月31日下午,臨渙礦掘進一區的職工趙亮完成了一天的辛勤工作,整理好工具,肩上扛著集團工會慰問發的福利品,步伐輕快地走向礦門口,滿心期待地等待著通勤車的到來。回想起過去,趙亮總是因為路途遙遠,一星期才能回一次家,但現在,只要輪休一到,他就能輕松地坐上通勤車,直奔位于市區的家。

這一切都源于,臨渙礦不斷優化通勤服務,實現了從“通勤難”到“幸福行”的華麗轉身。
初啟篇:從無到有的突破
臨渙礦位于濉溪縣韓村鎮境內,距離淮北市區近50公里,而礦上的職工很大部分都來自市區,回家難一度成了困擾礦上廣大職工的難題。大家反映,往返乘坐客運車輛既費時又麻煩,自駕車不安全開銷還大,無論上班還是回家都不方便,很多職工為了不耽誤工作,只能減少回家的次數,長期住在礦上。
為順應職工對出行便利的呼聲,2021年,該礦將開通礦內到市區的公交車列入新年“八件實事”,寫入年度職代會工作報告,進行重點督辦。相關單位、部門迅速行動,深入基層科區,認真聽取干部職工意見后,結合礦井實際,出臺了通勤車通車實施方案。
2021年4月1日,首輛通勤車滿載職工駛出臨渙礦開往市區。
發展篇:雙線并進,服務升級
隨著礦井居住市區的職工人數不斷增加和職工居住地的日益分散,單一的通勤班車線路已難以滿足廣大職工的出行需求。為此,臨渙礦將原先的單線通勤班車調整為西線和東線兩條通勤班車線路,實現了對職工主要居住區的全面覆蓋。
西線班車主要負責接送居住在市區西部及遠郊的職工,而東線班車則覆蓋了市區東部及鄰近鎮區的職工。
調整后的東西線,得到了職工們的贊賞。“以前只有一條路線,我住的地方很遠,班車即使有也坐不上,現在調整過后的西線正好經過我家門口,真是太好了。”
優化篇:從一天二班(單程)到五班(單程)輪換
一天兩班。最初,通勤班車僅在每天早晚高峰時段各發一班。
一天三班。隨著職工出行需求的增加,一天兩班這一安排逐漸顯得捉襟見肘。為此,臨渙礦將通勤班車的班次由一天二班增加至三班輪換。
一天五班。2024年6月1日,該礦黨委負責人在下基層接訪時,職工反映希望增加夜間通勤車。礦井結合調研實際,再次新增夜間通勤車,發車時間為晚上6:00淮北市區至礦、8:30礦至淮北市區。至此,通勤班車時間點覆蓋了從清晨到夜晚的各個時段,班次也由最初的一天兩班調整至一天五班。
創新篇:靈活調整時間,精準對接需求
在不斷提升通勤班車服務質量的過程中,臨渙礦始終秉持著“以人為本”的服務理念。他們發現,盡管班次已經增加至五班輪換,但在某些特殊時段或緊急情況下,仍有部分職工面臨著通勤不便的問題。為了更好地滿足這些職工的出行需求,臨渙礦在原有班次的基礎上引入靈活調整時間的機制。
具體而言,通過建立職工出行需求反饋系統,實時收集并分析職工的通勤需求信息。一旦發現有大量職工在某一特定時段有集中出行的需求,便會立即調整通勤班車的發車時間和路線安排,確保每位職工都能順利、準時地到達工作崗位或家中。
成效篇:從“沒人坐”到“沒座位”
如今,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是夜晚的點點星光下,都能看到通勤班車穿梭在臨渙礦與市區之間的身影。而車上的座位也從最初的寥寥數人到如今的座無虛席甚至供不應求。
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通勤班車服務的高質量和高滿意度,更彰顯了臨渙礦對職工生活的深切關懷和不懈努力。職工們紛紛表示:“自從有了通勤班車,我們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了,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不少。感謝礦上為我們提供了這么貼心、便捷的服務!”
記者手記:近年來,淮北礦業集團在推進職工通勤車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令人矚目,不僅提升了職工的日常出行體驗,還顯著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然而,正如任何服務在推廣過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挑戰,部分單位通勤車出現的空座現象也提醒我們,服務的深入和優化仍需進一步努力。
誠然,僅僅開通通勤車并不足以完全滿足職工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要確保這些服務能夠真正貼近職工的實際需要,讓每一輛通勤車都充滿溫度,成為職工心中的溫馨港灣。對于那些目前存在大量空座現象的通勤車,應深入調研,了解職工的真實反饋和出行習慣,通過優化線路設計、調整發車時間、增強車輛舒適度等措施,致力于將通勤車服務從“有”提升至“優”,從“沒人坐”轉變為“沒座位”,吸引更多職工選擇乘坐。
在臨渙礦采訪接觸中,記者深切感受到變的是車輛,是線路,是服務,但不變的是臨渙礦為職工用心、用情的初心和擔當。
(審核:劉玉松 責編:何東方)